《杂乱的秩序》3-6 感应固化(人为什么会形成习惯、固执、路径依赖)

分享 0 0
taiyon
taiyon 2023-03-14 13:23
编辑此贴

 《杂乱的秩序》
  通一尔 著
  第三章
  感应与认知
 
  3-6
  感应固化

    生命为了生存,所以生命对事物的感应,无论是机体感应、情感感应、思想感应还是文化感应,其最终目的是要对生存效用和生存环境获得“认知”。生命生存遵循节省主义和捷径主义,为了减少消耗,那么生命对同一事物的感应最好只发生一次,并将这次的感应结果在机体物质和脑物质中存储,以便之后处于同样事物的生存环境中时,不需要再重新进行复杂的感应过程,而直接调用之前的感应结果进行相应的应对。并且,生命也并不需要将感应过程进行存储,而只是存储感应结果,建立起事物与感应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可。这个将感应结果作用于机体物质和脑物质,并改变机体物质和脑物质形态而进行长期存储的情况,即是感应固化。感应固化是生命为了减少消耗发展的必然结果。感应固化也是生命将生存过程中感应来的结果固化为物质形态(遗传物质)并遗传给后代的原因。

    如果某一事物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本体通过之前的感应固化结果来应对,很可能发生差错或者意外,此时本体则会纠正之前的感应结果,并建立新的感应结果重新存储。新的感应结果可能只是少量或者部分修改了之前感应结果,也可能是重新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感应结果。如果是建立了全新的感应结果,那么之后当面对同一事物时,新感应结果与旧感应结果是不一致的,二者之间便会产生冲突(参看第七章冲突)。新感应结果是否能取代旧感应结果,取决于旧感应结果固化的牢固程度。

    感应固化的牢固度,取决于这个感应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的次数的多少和获得的生存效用量的大小以及这个感应固化建立过程的复杂程度、所经历的时间和付出的物质和能量的数量。获胜次数越多,获得过效用的量越大,对生存影响就越重要、越重大,则感应固化就越牢固;建立过程越复杂、所经历时间越长,就越牢固;建立过程所付出的物质和能量的数量越大,遵循得失原则就越需要通过此感应获得回报,则此感应固化的牢固度就越高。简单说就是效用越大、消耗越大,需要获得的意愿就越大,遵循得失原则就越不愿放弃而固化越牢固。另外之后通过验证而认定的效用性越有效,固化也就越牢固。因此,新感应结果需要在之后的生存斗争中不断发挥效用,才能很好地替代之前的旧感应结果,并将自己新感应结果固化。生命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个感应固化的过程,也是已经固化的感应继续被之后的感应替代并固化的过程。

    机体感应是生命对直接生存效用的感应,而直接生存效用对于生命来说一般是不会变化的,或者相对于生命而言变化是很缓慢的。比如一般生命对氧气和水的效用感应长久以来几乎不会发生变化。所以,机体感应对氧气和水的感应固化的牢固程度几乎是永久不变的。同样,情感感应也是直接针对生存效用结果的倾向,所以,情感感应的固化程度一般也是极其坚固的。

    思想感应是复杂的脑力活动,其目的性很强、很直接,是为了通过思想感应过程创造出新的生存效用(主要是效用工具),或者学习(感应)到对新的生存效用的认知(知识)。取得这些生存效用认知的目的是为了在生存斗争中应用并以此获得直接的和间接的生存效用,因此,思想感应在生存斗争中是时刻被验证的。而生存斗争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思想感应也在时时刻刻地随之而变化,时刻变化的思想感应结果被暂时固化,并有可能会随着新的思想感应的出现而不断被替代。

    有些思想感应是比较深层的,这些感应的建立比较困难,建立之后在实践中被验证为无关效用也就比较困难,但是一旦被验证为无关效用,即刻会被替代。也就是说这类思想感应的固化虽然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但并不说明其很坚固。人类的学科知识即是如此。

    思想感应除了在头脑中被固化之外,还可以被固化在生命本体之外的承载体上,即外载固化。比如通过语言、文字、各类学科符号,以及各类实物产品等等进行固化。外载固化使得思想感应可以在不同的个体之间传递、传播(多点传递),个体可以通过对外载固化的感应(学习)来提升本体思想感应的水平和能力。

    由于思想感应在生存斗争中的目的性较为直接,效用很明显,因此思想感应的斗争也就很直接、很激烈,体现在现实中就是科学和技术的斗争,也就是生产力和战斗力(利用技术工具的争夺力)的斗争。

    对于过于复杂的思想感应(需要极高脑力程度参与的思想感应),虽然看上去并不具有直接的效用性,但是由于其建立和学习过程极其漫长而复杂,学习和建立的过程就是持续固化的过程,这种思想感应的固化时时刻刻伴随学习和建立的整个过程。并且,即使并不一定得到效用性验证,但是依据其他思想的推定(思想感应),使得这种思想感应固化得极其牢固。并且因为其高深和复杂,推翻其而建立新的思想感应更是艰难的过程,所以,这种思想感应极其不易被解固。比如,数学理论、理论物理的理论。

    由于人类生存斗争方式的复杂性要求,文化感应层面的斗争在人类生存斗争中的效用越来越大于直接生存效用斗争的效用,因此文化感应的固化在一定时间段内(固化期内)也是相当坚固的,甚至在某种特殊生存状态下会战胜机体感应,致使生命因某种文化而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并且文化感应是通过多层级的复杂转化形成的效用感应,这也是造成其固化的顽固性的原因。文化感应具有多层转化复杂性,使得效用验证判断较为困难,所以已经固化了的感应结果很难被验证为无关效用,而准备用来替代的也很难被验证为有效用,因此固化和解固都相当困难。所以,文化一旦形成很难改变,直接的战斗通常很难直接战胜文化。文化的斗争是需要通过文化感应的方式来解决的。

    而且由于文化感应是群体化感应(参看第六章文化),所以只有当群体中几乎所有个体都解固,才是真正的某种文化的解固。并且,文化可以进行外载固化,如果此文化遗留了某些外在的物载形式,那么其虽然被解固,但之后很有可能因为这些物载形成使得这种文化又被建立起来。这也是文化感应难以被彻底改变的另一个原因。

    正因为文化的顽固性,不易随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及时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文化往往成为人类演化的障碍。
回帖
  • 消灭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