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哲基础知识的一些讨论

讨论 5 0
南图生
南图生 2024-08-17 10:30
编辑此贴

开这个帖子是因为有一位外哲的硕士在论坛,所以鄙人认为对于部分问题应该可以帮我解惑。但这样发文似乎有些不礼貌,不过我也只能这么直白地说自己的想法:我因为自己懒惰所以不能再额外涉猎书籍。或许我的提问是有答案的,或许是没有的,或许答案只代表一时的公知。总之,除了这位外哲的朋友,也希望其他哲友不吝赐教。本人是中哲方向的硕士,做儒学多一点。

回帖
  • 南图生
    2024-08-17 10:33
    1、我在读张庆熊的《现代西方哲学》这本书的时候,书里面说现象学和诠释学是方法论,这是什么意思。我一直以来认为现象学是一个学派,而没有把它当作方法,不过印象最深的是“面向事实本身”这句话。所以希望有朋友帮我解惑,学派和方法,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现象学,以及是从哪些角度将之视为“学派”或“方法”。
    回复
  • Agonie
    2024-08-19 09:34
    早上好,现象学我涉猎不是很多。就我所知道的讲一讲吧。严格上来说,现象学确实不能被称为一个流派。这一点你从现象学的发展历史当中可以看到,如果你非要这么说,那么可能仅仅指胡塞尔的相关学说。比较正确的说法在“学派”这个层面上描述的话,现象学是一场运动。
    为什么说现象学是一种方法呢,这个版本的书里我不知道有没有介绍现象学的背景,他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还是(我的理解嗷)康德遗留下来的他的哲学体系中的二元论问题。就是,你说只能将物自体概念诉诸信仰,那肯定不是“科学的”。(先验唯心论这里面的一些矛盾的地方其实一直有被讨论)。因此胡塞尔希望通过一种别的方式,创造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的科学”,这才有了现象学(挂一漏万吧,实际上胡塞尔现象学的背景要复杂的多,具体可以参考胡塞尔的逻辑研究,里面对当时的心理主义之类的做了逐一的批判)。
    要说现象学是一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首先现象学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意识如何反映事物的。他研究的东西是“事物向经验呈现它自身的方式”,也即是“现象”嘛。实际上传统的西方哲学家已经意识到并且在解决这个问题了,你看笛卡尔、康德。但是这些解法胡塞尔并不满意。为了说明这是一种方法,不得不先说“本质直观”这个概念,就是胡塞尔认为,尽管某种物体的“显现”(康德意义上的)可以并不在场,不在你眼前,但是你脑子里还是可以准确还原出这个物体。这是因为意识当中肯定抓住某些本质的东西,以至于它不断地变更,但你仍然知道他是这个物体。比方说,你直观一棵树。不管它被风怎么吹,被砍断,不管是是什么品种,你都会直观成“树”,通过想象变更,你可以把它变更为不是树为止,就是,这玩意一看就不是树了。那么这意味这对于“树”这个概念拥有本质直观。当然,这种变更和联系,在胡塞尔那里是前反思的,只能算是自然态度。(笛卡尔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通过普遍怀疑的方式显然偏离了好的解决方案)与其相对的还有一种现象学态度,胡塞尔引入了意向性来对我们关于某物的意识进行说明。这种意向性是中立的,同时也是主动的。通过意向性,我们直接面对经验,至于中间的环节,那些诸如物自体、神、不可知物这些东西都被悬置起来,用括号的方式将自然态度转变至现象学态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东西悬置起来,“回到事物本身”。所以说,认为现象学是一种方法,大概就是指说,我们要将这些东西“悬置”起来,直接讨论意识的结构。这种方式,解决了休谟发现的问题,并且确保了之前两千多年的人的生活经验的有效性。引用一下就是说,“它通过掉转我们自己通常如空气般被忽略的视角,恢复了个人世界的丰富性。” 从这来看,现象学还是相当温情的。
    说的不好,挂一漏万 希望能有帮助。
    回复
  • 南图生
    2024-08-19 14:55
    @Agonie 受益。关于精神分析,我所听说的(因为没有去深究过)是从弗洛伊德到拉康,甚至有人认为精神分析不能严格算是哲学,就拉康而言是否有这么一回事。精神分析是否属于交叉类型的,即心理学和哲学(英美分析?)交叉的领域。如果涉猎精神分析,请问有没有可以下手的地方,比如说先去了解某部分历史或者某些学说,或者直接从某本书读起。严格来说,我并不认为我是“学院派”的,只是学院派赋予了我学术训练,我对西哲的了解只在跨考的时候读过哲学史。所以某种意义而言,我以“民哲”来定位自己的认知水平。希望能够理解我视野上的匮乏,不吝赐教。
    回复
  • Agonie
    2024-08-19 16:59
    @南图生 不用纠结自己的身份,学院派说到底现在还有多少含金量我觉得是可疑的。我相信任何一个对哲学抱有热情的人都会非常高兴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研究领域。精神分析的确是从弗洛伊德开始的,这点是无疑的。不过划归到拉康为止,显然不正确。从拉康的角度来说,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拉康会觉得仅仅只有自己正确地继承了弗洛伊德吧。毕竟他提出的口号是“回到弗洛伊德”。自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发生了比较大的流派分支,有拉康,也有荣格、阿德勒等。他们都指向了现代精神分析理论或者心理学的某一个分支。这里面,我对拉康算比较了解的,拉康的精神分析呢,也是比较特别的,有兴趣的话可以再聊。某种程度上说,拉康的理论是真正影响到我的,那种和哲学家同行的感觉。
    如果对拉康的精神分析感兴趣,我不推荐直接开始看拉康文集(那本ecris),因为翻译的实在是不好。我会想每一个人,每一个对自我和生命保持真诚的人推荐看吴琼的《阅读你的症状》(这本书最近正好再版了)上册是拉康与精神分析学派的恩怨纠葛,下册是拉康理论的概览。非常好读。其他的,我建议看看弗洛伊德的原著。其次,非常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你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自己的话语体系,否则,如果你连他们讨论的问题都不知道是啥的话(就是问题意识,拉康他们关心的问题意识,也是我最关切的),很难入门。我想学习哲学的初衷和热忱也正是由于这种关乎自身生命乃至人类理性的关切吧。
    回复
  • 秦耕
    2024-08-20 08:54
    随笔——说说古今文化对比,讲讲语言逻辑
    一种理论的存在与延续应该是因为需要,就是要有用。家天下经过三百年,选择出了最有用的。
            中国人讲有利的弊,逐其利必担其弊。
    《南怀子》齐俗训
    原文: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故《易》曰:“履霜,坚冰至。”圣人之见终始微言。故糟丘生乎象,炮烙生乎热斗。子路撜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赣让而止善,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远,通于论者也。
    从历史经验看,追求任人唯亲,必弱。追求任人唯能,必乱。
    从眼前实践说,追求大公无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代,止于贫困。追求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时代,或将败于自私贪婪腐败。
    由此说,传统思维简单明了。从现代实践说传统文化失传了,并非无理。
    说到西方哲学, 举二例。
    一、雷锋不可能追求物质极大丰富,追求物质极大丰富的人不可能道德极大提高。追求道德极大提高和追求物质极丰富是自相矛盾的悖论,百年逻辑悖论之下堆积了无数假大空。
    二、标准答案讲,坚持辩证法(普遍联系发展的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片面孤立静止的看问题)。
    照片、零件加工图、细胞图都是片面孤立静止的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为什么要反对呢。由此说这是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标准答案,存在了许多年。
    由此说西方哲学的思维表达方式有点问题。
    从效果看,现代东西方思想研究应该都是问题挺大的了,是不是问题已经大到不能再用了呢。
    
            辜鸿铭《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礼来自我约束。“
            这里借约束一词说,礼从共识成为约束,从约束变成束缚,从束缚变成枷锁,然后砸烂枷锁。二千五百年来,《礼记》一个字没多一个字没少,说明是人心在变,也就是说二千五百年中,是人心在滑落。那么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在滑落中的传承。直至失传。
            苏格拉底讲到赫拉克勒斯的岔路口选择,认为追求美 德和追求幸福是两路。在这里看不见正反合的影子。《》中讲到放下世间财富,得到天上财富。信耶稣上天国,不信耶稣下地狱。从《》的表达方式里也看不到正反合的影子。由此说十六世纪《道德经》传入德国和儒家思想传入法国之后,对西方文化影响非常之巨大。只是西人并没有没学明白,结果便是再传回东方之后,把东方的辩证思维碎片化了。
    
    
    
    
    
    
    回复